民国时候的人似乎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比如蒋介石日记;再往前人们有写家书的习惯,比如曾国藩家书。我想这大概是一种潮流吧,解放后盛行大改造,日记作为检查改造思想的工具,大概就这样被东施效颦的推广开来了。我觉得就是这样,怎样都掩盖不了这颗附庸风雅的心。初中的时候,日记因此成了一种避不开的功课,内容之胡扯,现在想来,严重点说就是廉耻丧尽。我觉着现今的人不(会)写日记,应该就是这个过程造下的阴影。所以博客兴起时也就那么一阵,过后就谢了。因为一旦严肃起来人们就不知道该些什么好了,举我自己来说,有时候面对着输入框,连写一篇流水帐都觉得困难。
但有时候心里面总有些事情是想要说道说道的,特别是在某些压抑期。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样的,但就我所知的三个人(其中包括我自己)的情况,考研的时候,当事人心中总是憋着种种想法和思绪,抑抑数个小周天,准备在考完研后,在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之后,将这种种感触,一吐为快。然后颇有相同的是,真当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之后,当时人却都是言未吐、意已平。本来都有一肚子话的,但时间虽至,人未至,所有想说的话就此放在了过去。
总是有些想要分享的东西的,但多数情况是它放的太久干瘪了。反思自己的时候总感觉越来越无力,为什么,因为有些事情是被有意无意的(或者说是默认的)搁置一边,掩盖过去了。假装它的不存在,借此保存自己的完整性,如此,因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只是日常的生活都建立在这虚拟之上,那么虚拟也会变为真实。不了了之,就这样变成了别人的生活,原来那个我就在逐渐枯萎死亡。然而我不知道该怎么挽救他,因为毕竟当初是他自己主动缩回去的,而我没办法,临时出来顶替一直到现在。因此我本来就是空洞的,我之前忘了这个最开始的原因,总想方设法要充实自己。现在想来,他不在,我怎么能充实呢。一直在做一些努力,都是为他而做,给自己的理由是他回来的时候,这些努力会用的上。
然而他一直不回来,这些努力就做的有些空洞,很多时候甚至三心二意。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就算是时效占有了这躯壳又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