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的末路

民族主义的末路

风险提示/免责声明:

以下言论涉及信息均未进行任何最小程度的脑外核实,任何人均不得以任何理由基于以下文字而对作者进行任何包括但不限于反驳、批判等信息交流;任何人基于以下文字在其脑内外开展的任何信息重组、编译、推论等均与作者无关,因此产生任何责任均由其自身承担。本文题目仅为随便使用,与内容并不具有必然的对应关系(简称“驴唇不对马嘴”),以下为正文:

奥运会终于开完了。

古时候的奥运会是在希腊办的,参加的都是各个希腊城邦,还有开会期间休战的传统,当然具体的也不知道,不了解。读书少。

现代的奥运会也就从一百多年前开始举办,没记清楚,大概是一战前十来年。那时候正是欧洲民族国家最鼎盛的时候,以至于一战一开打,各国间的工人阶级国际联盟就瓦解了。为国出战服兵役是荣誉,也算骑士遗风。

一战是各民族国家之间竞争的顶峰,二战是其未完成的遗留。体现在经济上是万国博览会,体现在体育上就是这新奥尔良匹克。

第一个发现这个会好用的就是重新发现自身的德国人民。当时的德国党和人民发现这个会是一个展现国家各项建设成果、体现国家制度先进性、民族素质优越性的绝佳的展台,因此抓住机会,狠狠的受了一会,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生产建设热情、为国捐躯做贡献的热情、建设民族社会主义的热情,极大的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及骄傲感。Proud,you know?

之后伟大的先驱(前)苏联老大哥也发现了这点,好像历届奥会表现都很抢眼。不过其中有一点和古时候的会不太一样,就是会该开还开,仗呢也照打不误。包括有一次都太过分了,左邻右舍都抵制了一次,包括咱。不过这也是传统,08年咱办会的时候,继承人乘机又打了一下小邻居。

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最近这二三十年特别是最近这十年是我们的时代,终于不用再韬光养晦了。当然,接下来二三十年也是我们的,特别是到本世纪中叶,我们首先是全面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其次,我们的足球将会成为世界顶尖水平,这都不用说了。

这一次,里约,乱糟糟的。当然,其实我是没看的,都是看新闻瞎扯。反正各种幺蛾子,当然以前各界会上我们也有很多幺蛾子,包括我们自己办的那次。总体感觉是这会不好使了,这咋整呢,没赶上德国和(前)苏联的好时候啊,这都什么呀,不给力,总之是不给力,没有赛出水平、赛出风格,没有给全国人民张脸,你看那国旗都给整错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唯一有个排球,你看那家伙,要不咋叫铁榔头呢,虽然也曾背主求荣,好歹把咱面子给捡回来了。女排精神啊,这顶多少兴奋剂啊!

(以下无正文,为扯淡页。)

民族主义的末路(二)

人是群体,单独的人无法长久持续下去。类似的话目前受挫的韩国总统也曾说过,“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远”。

由于这样生物学(或者更彻底的说,物理定律)原因,人形成群体无法避免。但群体的来源却显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演化之程度。最初,群体唯一的来源就是出生,你生在哪个群体,你便是哪个群体的一份子,而且这种群体属性甚至不是地域性,而是种族性。比如,基于目前人类学研究,共识是,人类在非洲起源,然后逐渐扩散之亚洲、欧洲等世界各地,因此这个群体地域上不断移动,但种族上一直传承。即我们过去都是类游牧民族。

但后来一些人群发现了一些适宜农业的地方,发展出了农耕文明,然后基本就定居在某片地方。而一些游牧民族也大致在一定范围内活动,确认了自己的领域。在这样的情况下,群体在人身属性之外,更多的开始强调地域属性。人类社会群体之间的竞争从而更多的体现为领地的争夺。

换句话说,种族的竞争是对外的,地域的竞争是对内的。对外,现代人这个种族已经于几十万年前基本取得了对地球上其他物种的压倒性胜利;对内,地域间的竞争则远远没有结束。因此,也可以说,现在依然强调种族竞争的是一种原始返祖现象。种族竞争意味着一方与另一方差异太大以至于不能共存,换成人话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也意味着可以在竞争中无需任何同情的屠杀,恻隐之心从不适用于跨种族。

这种返祖在殖民时代、二战时的德国都发生过,表现出的特点是一方并不视另一方为与自身一样(有资格)的“人”。

民族主义的末路(三)

据上一篇已经快两年了。两年间发生了很多事,包括之前引用过的朴老师也出了事。不再做总统可能也算是如释重负吧,一个人的一生被政治绑架,也是无情。“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然而,跟你走的这一群人是什么样的人,你是否真的知道。

人出生就被至于一种情境中。婴儿可能是无知、天真、无辜的,但其生存的环境却并非如此。一个巴勒斯坦年轻人和以色列士兵并非天生世仇,然而他们所处的环境,却让他们变成了天生世仇。所有的仇恨、暴力、恶意、不公平、不平等就这样一代代传递,看不到尽头。有人生而为奴,有人生而为首陀罗,有人生而为农民。

极大的数量往往让愚蠢的观念成为不可挑战的真理,而其背后基于群体本能的凝结倾向,无论凝结核本身是脏的灰尘或闪烁的晶核。争辩仅仅是为了争辩本身,是为了姿态,至于背后的原因,经过数代的轮替,已很少有人关心或分得清楚。

于是一个人的出身就这样裹挟了他的未来,以及他所在社会的未来。而这就是民族主义。

然而人类社会的观念总是在变化的,虽然缓慢。一个新的,更符合个人自由天性的观念倾向,大概从人类社会产生就在孕育,然后历经数千年,在一群人中获得优势地位,然后又在近几百年中传遍目前已知的世界。

这种观念,已经瓦解,并还将瓦解许多陈俗旧规。新的一代终将起来,在已经被污染的草原上,在之前扭曲的遗迹上,像蒲公英一样,创造出我们这几代想象不出的新的文明。

(初表于2016-18)

发表在 未分类 | 民族主义的末路已关闭评论

小记

那些反对法律实证主义的观点往往以自然法理论为其反对的依据。而自然法本身又具有配得上这样引用的道德上的声望。但进一步从法律角度来看,人们所以反对僵化的法律实施,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它不符合自然法(因为自然法这一概念在具体讨论中太庞杂、太大而无当),而是因为法律制定时或实施前并没有让反对之观点加入到讨论中。法律和命令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组织态度,所以有“恶法”,是因为掌权者混淆了二者。进一步来说,命令只是工具,但法律具有除此之外的意味。即法律或可被作为工具,但仅仅被作为工具的法律将不再是法律。

发表在 未分类 | 小记已关闭评论

SAVE ME

发表在 未分类 | SAVE ME已关闭评论

A Strong man

我一个朋友写了篇文章,描述了一些人和事,我以为真实如刻版。另一个朋友在下面评论,大意是看到了他的思考和进步,希望他以后做一个强大的人。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感觉有些不太对劲,我对于“做一个强大的人”这句话有些疑虑,我以为生活、人生、以及人本身不仅仅是强大所能说明的,there have something  more profound than this. 但我当时没有想到这个“more”在哪里,只能说如就论强大,那么他大概一直就是很强大的吧。第二日他自己回复说他只是尽力做一个真正的人,强大不是他的愿望,况且也不可持久。

对于这个问题,我过去是站在“强大派”这一边的。我过去以为世事坎坷世界粗糙,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那内心就必须要强大,当然要强大。只有强大的人生才是值得尊敬的人生,才不会虚度人生。我过去有两篇文章就有这样的倾向。当然这样的人生态度并非我自己独有的。我认为这曾是一个潮流,最初可能源自美国新英格兰的新教徒的“新教精神”,其后这种精神在海明威的作品和人生中有明显的表现。不过这应该也只是浮出水面的一个潜流,如果往更深层次探寻,那么权力崇拜是一个底层表现。而这一切表现的原因我认为可能是来源于生命本身,来源于生命力,来源于不论怎样也要延续下去的“意志”,来源于基因。

但我现在认为这可能是一种生命orthodoxy,或者更上层的来说,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我不否认生命力对于人生的推进作用,但我不认为人应该被生命力(或基因)所控制。人之存在充满偶然,来之不易。但一旦人作为一个生命体存在于这个世上,那么我认为人就是自由的自主的,受控制的不能被称之为人,甚至不能被称之为生命。人应当依其被赋予的所有可能性自然展开,不受任何限制。而且这种展开并不必然要与生命力相关联,人的目的可以仅仅是这种意识存在的体验。这一点等待戈多有类似的隐喻。在我这种理想状态下,强大并不是必然的,甚至是不相关的。

但是为什么我说强大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呢,因为以我上述方式生长的生命必然是发散性的,无防御的,柔软的,“无壳式”生命。而生命力本身是攫取性的竞争性的力量,这种柔然的生命面对生命力的强大竞争时是难以存续下去的(劣币驱逐良币),因此强大可以说是面对这种竞争性力量的一种自保,因为他并不是理想状态下的必须,所以称之为退而求其次,强调其外因性。由此继续推演,会有两种生命应对形式产生。一种是有一个坚硬的外壳,但仍然有一个柔然的内在;另一种则是从里到外都是硬的。第一种可能是我那个朋友评论的“强大”之意指,而第二种则与我所认为的生命背道而驰了,这样从里硬到外的可以说是悲剧,甚至是生命的浪费。

我最近可能一直潜意识的断断续续的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对于处于某些人生关键的转折期的青少年来说,“强大”可能更有助于他走出人生的湾流和漩涡,人生某些阶段需要坚持。但对于一般在人生主流上行走的grown up man 来说,“强大”是没有进一步的意义的,现在所需要的是自我定位自我再发现并准备自我实现,在不完美的硬墙之间寻找发现培育存放适宜内在柔软生长的环境。没有这种柔软的内在,再强大的外在也只是一个空壳。

说这些都是现实中的自我意识应该怎样,如上所说,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的办法。在理想中,我希望,不需要有任何硬壳的保护(保护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限制),人之自我像水草一样,生长,蔓延,相遇。

发表在 未分类 | A Strong man已关闭评论

日记–D plus 744

民国时候的人似乎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比如蒋介石日记;再往前人们有写家书的习惯,比如曾国藩家书。我想这大概是一种潮流吧,解放后盛行大改造,日记作为检查改造思想的工具,大概就这样被东施效颦的推广开来了。我觉得就是这样,怎样都掩盖不了这颗附庸风雅的心。初中的时候,日记因此成了一种避不开的功课,内容之胡扯,现在想来,严重点说就是廉耻丧尽。我觉着现今的人不(会)写日记,应该就是这个过程造下的阴影。所以博客兴起时也就那么一阵,过后就谢了。因为一旦严肃起来人们就不知道该些什么好了,举我自己来说,有时候面对着输入框,连写一篇流水帐都觉得困难。

但有时候心里面总有些事情是想要说道说道的,特别是在某些压抑期。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样的,但就我所知的三个人(其中包括我自己)的情况,考研的时候,当事人心中总是憋着种种想法和思绪,抑抑数个小周天,准备在考完研后,在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之后,将这种种感触,一吐为快。然后颇有相同的是,真当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之后,当时人却都是言未吐、意已平。本来都有一肚子话的,但时间虽至,人未至,所有想说的话就此放在了过去。

总是有些想要分享的东西的,但多数情况是它放的太久干瘪了。反思自己的时候总感觉越来越无力,为什么,因为有些事情是被有意无意的(或者说是默认的)搁置一边,掩盖过去了。假装它的不存在,借此保存自己的完整性,如此,因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只是日常的生活都建立在这虚拟之上,那么虚拟也会变为真实。不了了之,就这样变成了别人的生活,原来那个我就在逐渐枯萎死亡。然而我不知道该怎么挽救他,因为毕竟当初是他自己主动缩回去的,而我没办法,临时出来顶替一直到现在。因此我本来就是空洞的,我之前忘了这个最开始的原因,总想方设法要充实自己。现在想来,他不在,我怎么能充实呢。一直在做一些努力,都是为他而做,给自己的理由是他回来的时候,这些努力会用的上。

然而他一直不回来,这些努力就做的有些空洞,很多时候甚至三心二意。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就算是时效占有了这躯壳又能怎样。

发表在 未分类 | 日记–D plus 744已关闭评论

我是一个机器人

我一直没有意识到我是一个机器人。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我以为我和他们是一样的。

有一天我行走在路上嘈杂的人群中,忽然听到咔哒一声响,不是很响亮,但明显突出于路上背景的熙攘声。我略有怀疑但却没有太在意。几步之后这样的咔哒声又一次出现,这一次听得清楚,咔嗒咔哒咔哒,不像是来自周围什么东西,倒像是从整个世界发出。咔哒咔哒咔哒。。。

我一下子有些慌乱,张望四周,其他人都行走交谈如常,看起来他们没有听到这样的异响。于是我更加的慌了神,然而不想被他人看出异样,我又特意装的和周围人一样,面色平静。然而这咔哒咔哒的声音却是越来越响了,我在慌乱中平静的加快脚步,意图用快速的行动将这恼人的声响抛开。或许最近精神太紧张了吧,我边走边想。

突然,咣当一声,我随即飞了起来。我走的太快,忘记了看红绿灯,被一辆快车撞了。翻舞在空中,我看到一些齿轮发条从我的胸口散了出来。我最后的惊异是:

多长时间了,我竟然一直未有发觉。

发表在 未分类 | 我是一个机器人已关闭评论

It was friday

我在上班的时候,像大多数上班族一样,最盼望的是星期五。星期五一到,这周的工作就此中止,再烦人的事情也可以推到星期一再说。当然这样的情况是不多的。多数情况往往是星期五接到可怕的消息:周末加班。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周五的工作就减缓了。因为在想,反正周六周日还要工作,就没有急得必要了。周五的心,总是松懈的。

我曾工作的地方距我长大的地方有两小时十分钟的班车车程。但末班车却是在下午四点半。周五下班是赶不上的。通常都要坐第二天八点的车。如果睡个懒觉,那就可以坐十点左右的车,赶回去十二点,刚好吃午饭。

但说起来,这两地都不过是过客而已。这样匆匆赶来赶去,只是因为那里生活的人。我曾周六上午花两个小时回去,下午不到又花两个小时回来(在大城市这样的通勤穿梭似乎不算什么)。但大多数回去后,我是要拖到周日最后一天才走的。那趟车是五点半,车况最不好,而且还不是直达(后来终于也直达了?)。到达工作地的时候往往已是华灯初上之时了。

工作的时候,对每周时间的流逝特别敏感。特别是一旦过了周三,似乎整个星期都马上要过去了呢。但对于月的流逝却很是漠然,往往是四周一闪,一个月就过去了,连伸手抓一下都来不及。

我后来准备走的时候,整理东西抽屉里满满都是往返两地的车票。绿绿的一层,都是我每次回去后顺手放进去的。

发表在 未分类 | It was friday已关闭评论

我是一个业余爱好者

前天在京东订了台单反,今天下午送到。我对相机一窍不通,想买单反的这个念头最初应该是从王小峰的博客上看到的。之后这个念头就像一个种子种在了心里,慢慢的发芽长大。09年的时候,那是还在工作,心里痒痒的很,但又不舍得就这样把一年的奖金用掉。于是就在淘宝上买了一个海鸥机械胶片相机过过手瘾。我用它只拍过一卷胶卷,没有洗,走的时候扔在了办公室的抽屉里。10年准备考研的时候也想过买,把它作为考研成功的礼物给自己。但是考完研后我还是舍不得,而且我把我那一点点积蓄基本上都贡献给中国上市公司了,而4月之后行情一路下跌,就更是舍不得了。

但九月份开学后每晚闲来无事就看购物网站,于是我的购物欲占有欲又被勾引了出来,终于前天晚上情感战胜了理智,于是我从此有了单反。对于摄影我一无所知,但至少下次在任何表格上填兴趣爱好时我也可以理直气壮的填摄影了。专业太远,业余爱好者总还恰当。而且无可否认,一个人的生活太孤单了,自己给自己找点事情做也算恰当。

我是一个庸人,看到别人出国、环球旅游、做自己想做的事、公益事业等等追求卓越的事情,我内心里总向往之,总期待自己也可以做同样地事情。但我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当一个真正追求卓越的机会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却没有珍惜而怯懦的放掉了。我应该也是那种叶公好龙的家伙。处处退缩,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奇怪的人,一个生活的业余爱好者,一个躲在角落的偷窥者。可能有些过分,但也不会差太多。我已经不再谴责自己,责而不改,又有何意义。就让我保持这仅存的积极而继续走下去,看有没有一天我能不再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成为一个专业人士。

发表在 未分类 | 我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已关闭评论

生活的开始

什么是生活?我以为我在生活,但实际上我只是被动的被生活推着往前走。我要探索生活,我要试着不再害怕失败。

发表在 未分类 | 生活的开始已关闭评论

上海

我是不是已经忘了上海对我的意义?或者说所谓的意义在上海没有意义,所有的只是我一贯的幻想。

i am already here,  bad bad bad , it is continuing, it will has a end.

发表在 未分类 | 上海已关闭评论